蓟马体微小,体长0.5-2mm,很少超过7mm;幼虫呈白色、黄色、或橘色,成虫则呈棕色或黑色;头略呈后口式,口器锉吸式,能挫破植物表皮,吸允汁液。在田间不细看,很难发现,一年四季均有发生,而且抗药性强。 蓟马在一年四季均有发生,春、夏、秋三季主要发生在露地,3-5月份是个高峰期,而秋季或入冬的11-12月份也是高峰期,阴天、早晨、傍晚和夜间才在寄主表面活动。这也是蓟马难防治的原因之一。 蓟马喜欢温暖、干旱的天气,其适温为23℃~28℃,适宜空气湿度为40%~70%;湿度过大不能存活,当湿度达到100%,温度达31℃时,若虫全部死亡。 在雨季,如遇连阴多雨,葱的叶腋间积水,能导致若虫死亡。大雨后或浇水后致使土壤板结,使若虫不能入土化蛹和蛹不能孵化成虫。 蓟马以成虫和若虫锉吸植株幼嫩组织(枝梢、叶片、花、果实等)汁液,被害的嫩叶、嫩梢变硬卷曲枯萎,叶面形成密集小白点或长形条斑,植株生长缓慢,节间缩短。幼嫩果实(如茄子、黄瓜、西瓜等)被害后会硬化,严重时造成落果,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。 蓟马的一生经历卵、若虫、伪蛹和成虫4个阶段,属于过渐变态发育类型。 
蓟马产卵原则是小蓟马出来就能找到吃的,有的产在环境适宜、营养丰富的植物组织中,有的图方便,直接产在叶片、花朵的表面。 
可能是吃太撑趴着消化吧,蓟马若虫3龄后就极少活动啦,在4龄后进去伪蛹期,随后入土化蛹。 
羽化后2~3天的成虫即可进行交配产卵,多种生殖方式可供选择,主要以孤雌生殖和两性生殖为主,极少数可进行卵胎生。不懂卵胎生的自行脑补孔雀鱼下崽。  蓟马繁殖极快,从卵到成虫仅需14天,世代更替快,容易泛滥成灾。如葱蓟马一年发生8~10代,瓜蓟马在广西一年可发生17~18代,在温暖干旱的条件下易发生,若防治不及时,会对作物造成毁灭性的伤害。 
为了不影响你的阅读,我就不继续发图了(囧)。 会传毒的“蓟马” 据资料统计,全世界由于蓟马传毒受到危害的植物至少有1090种。如西花蓟马能传播番茄斑萎病毒;烟蓟马可诱发葱链格孢的生长和传播病毒 ,造成大面积植物病毒病的发生等。 一、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: 早春******田间杂草和枯枝残叶,集中烧毁或深埋,消灭越冬成虫和若虫。加强肥水管理,促使植株生长健壮,减轻为害。 物理防治: 1、利用蓟马趋蓝色的习性,在田间设置蓝色粘板,诱杀成虫,粘板高度与作物持平。 2、在夏季温室休闲时,高温闷棚,能够有效的杀灭虫卵,减少虫源基数。 为提高防效,在喷雾防治时,重点喷施植株的幼嫩组织如花、幼果、叶背、******及嫩梢部分,应******细致,减少残留虫口。如果虫口密度大还可考虑用烟剂防治。 
二、防治要点:预防为主,防治结合! 1、根据蓟马昼伏夜出的特性,建议在下午用药。 2、蓟马有个特点就是当棚室的温度达到16~19℃以上时,开始从土壤中往植株上转移,准备取食危害,可根据棚室的温度进行准确的防治。 3、蓟马隐蔽性强,药剂需要选择内吸性的或者添加有机硅助剂,而且尽量选择持效期长的药剂。 4、如果条件允许,建议药剂熏棚和叶面喷雾相结合的方法。 5、提前预防,不要等到泛滥了再用药。在高温期间种植蔬菜,如果没有覆盖地膜,药剂******同时喷雾植株中下部和地面,因为这些地方是蓟马若虫栖息地。 |